拆除英文2017高考估分( 天津大学自主招生简章高考作文题目2013安全心得体会)

2024-03-05 12:12:18


当“鸡娃”变成一个个家庭的常态,要摆脱惯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深思熟虑,需要一点想象力,更需要强劲的行动力。

作者:刘希晰;编辑:张瑞;公众号“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ID:guyulab),腾讯新闻内容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在“鸡娃”才是常态的当下,在胜负欲和焦虑感弥漫的现实中,是否有一些普通家庭反其道行之,从“内卷”洪流里出逃。

有家长拒绝把童年感受过的焦灼传递给下一代,将孩子带离“内卷”的轨道;有人崇尚自然教育,认为让孩子体验种红薯、橙子、玉米,比没日没夜的学习重要;也有人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真正的课间十分钟,多花了三十万。其中,甚至还有一位姐姐,在弟弟中考结束后,劝说父母顺应弟弟的兴趣,放弃普高,选择就读一所职校。

但“鸡娃”就是错,“不鸡娃”就是对吗?当然不会这么简单。每个家庭都各有不同的情况。我们只是想指出,无论被迫还是主动,当“鸡娃”变成一个个家庭的常态,要摆脱惯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深思熟虑,需要一点想象力,更需要强劲的行动力。

毕竟,比起让孩子成为人生赢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生活。借助以下几个家庭的故事,或许我们能看到一些另外的可能。

@WenYan,妈妈,北大毕业不鸡娃

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给他报了一个在线奥数班。当时还是“双减”之前,恐慌的情绪比现在要重,那时在家长中普遍流行的一个观点是,孩子必须要在三年级以前至少报一个奥数班,不管为什么反正先上了再说。奥数班上到第5、6节课的时候,有一次孩子作业写到一半,突然对我说,“妈妈我能不上这个班吗?”

我听到后第一直觉肯定是反对的。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呢?他说题目很难,自己做不出来。我就安慰、鼓励他,说慢慢就好了。然后我看到他眼眶红了,但他没有反抗,也没有大哭大闹,只是默默地把眼泪擦干,回到他的书桌前,继续去写他的作业。


儿子的英语作业 ©WenYan

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怎么就成为这种家长了?小时候,爸妈也会逼我去做很多我做不出来的题。他们算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非常的“望子成龙”,爸爸尤其严格,对我的要求是考双百,如果不是年级第一,回家就要挨打。放暑假期间,我也必须每天写一篇作文。我曾经想过,等我长大当了家长,一定不会让我的孩子经历这些。没想到兜兜转转几十年过去,我还是成为了这种家长。那一刻,我其实特别痛恨自己。

意识到自己犯了很大错误后,我不顾全家反对,退掉了奥数班。听到我真的把课退掉,孩子都惊呆了,我能感到他发自内心地松了口气。后来孩子另外的一个英语班到期后,我也没有再续课。

现在他一周只有两个完全和学习无关的兴趣班,一个武术课和一个机器人编程课,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周末我们也没给孩子安排任何课外班,尽量把两天时间都留给他自己。

现在,孩子每天回家后会自己规划学习、训练和运动时间,听一些他感兴趣的英文故事音频,或是看英语小说、科技杂志。四年级下学期,孩子的各科学习成绩大爆发,一下跃升到班级前三,同学向我打听给孩子报了什么班,我说,应该减少课外班。


孩子自己爱读的英语小说 ©WenYan

我自己是别人眼中的“牛娃”,大学考的是北大,不过工作后,你就发现大家都是普通人。最近一次同学聚会之后,我的一个感受是,身边北大清华的同学们,大都对自家孩子没有特别不切实际的预期。很多现在的家长自以为是学习成绩好造就了自己,实际上,是家庭基础、国运和时代背景造就了我们。

在今天的社会里,特别是一线城市,家长想要“不鸡娃”,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内心,才能够抵抗住外界压力。我们周末经常带孩子出去爬山、捡石头或玩水。

以前,我在聊天群里提起带孩子出去玩,下面的回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你这么做是因为孩子还小,等到再大点就不能这样了”;一类是“这样躺平孩子以后会怨恨你”;还有一类回复,不会直接表示反对,但会说自家孩子周末做了什么,比如上各种辅导班、刷各种题,最后说“真羡慕你们这么悠闲”。现在我带孩子出去玩,基本不会再发朋友圈,广而告之。

其实,让孩子学习本身是没有错的,在我看来,我们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极端了,如果有人说自己不“鸡娃”,大家就会觉得你选择了“躺平”。但我觉得,在疯狂“鸡娃”和“躺平”之间存在着无数条道路,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一条稍微慢一些的路,用一种更符合孩子的科学发育规律、保护好奇心的方式让他学习呢?

@刘大江,爸爸,放弃工作带孩子回老家

为了不让孩子陷入“卷”的环境,我和妻子放弃了上海和广州的工作,回到老家共同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在孩子出生前,我就想,我们一定要接受他成为一个普通的孩子,让他随着自己的兴趣成长。妻子也很支持我的想法,孩子出生后,我们一直在一以贯之地执行这个决策。

我们的大儿子是在上海读的幼儿园,到了该进入小学的年纪后,其实我们是有条件让他继续在上海或广州读私立学校的,但我还是决定让他回到我的老家重庆奉节读小学。上海的教育还是挺卷的,首先找一所好学校就很难,其次就算上了一所普通的学校,你身边的同事、孩子的朋友,还是会下意识去比较。


儿子送我的父亲节画 ©刘大江

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例子。我有个朋友,自己开了一家小型设计公司,有位大客户,是养活公司的生存根本。他们的孩子年龄相仿,常在一起玩,客户的孩子在上海一所私立学校读书,一学期学费接近10万块。为了让孩子不自卑,也为了能跟这位大客户常见面,这位朋友咬牙也把孩子送进了同一所学校。最近这两年疫情下来,他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不小,你能感觉到他除了不快乐还是不快乐。

大儿子读小学前,妻子先我一步辞职回到老家,我也开始逐渐调整工作节奏,每个月一半时间在老家,一半时间在外。后来我们又有了二儿子、小儿子,去年开始我彻底回到老家,与家人团聚。

现在我在老家县城开了一家工作室,继续在之前的营销策划行业内工作,妻子在家经营网店,三个孩子在老家的同一所小学上学。和北上广相比,老家的学校确实很轻松,下午最后一节课专门用来写家庭作业,回家之后的时间就完全自由支配了,有的孩子放学都不需要背书包,空着手回家也没什么。

我没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现在最小的儿子上一年级,二儿子上二年级,大儿子上五年级,印象里他们的考试评分每回都是A+。


孩子们收玉米 ©刘大江

我和妻子都是学画画的,但我们都没有刻意要求孩子学画画,也不打算自己教他们。我们会尽量给孩子创造足够丰富的自由空间,在农村老家,他们经常在外面一玩一整天,不需要大人跟随,大的带小的,晚上常一身泥回家,有时手上还会提着在小水沟里抓到的螃蟹、小鱼。

老家的农田现在没什么人种,孩子的奶奶70多岁了,也不再下田,我就找了一块地专门给孩子们玩,他们种过红薯、橙子、玉米,给橙子施肥、打药的活都由他们自己干。

今年地里第一次成功结出了玉米,收了两背篓。老家的房子里,每一面墙上都有孩子们的涂鸦,画得乱七八糟的,但我觉得挺好的,孩子只是想画而已,那就让他去画,以后可能等到孩子们上了中学,再把墙粉刷掉。

我也会想尽一切办法陪他们玩。孩子说自己想做什么,我就会让他们去做。比如二儿子有天跑过来对我说,“爸爸,我想练武功,当大侠!”我说可以啊,刚好爸爸以前也练过散打,我教你。只要孩子能参与的事,我都会带上他们一起,比如在老家劈柴火,比如给家里养的金鱼换水。最近,我还带着孩子一起修家谱,最小的孩子刚上一年级,不大看得懂,但是他也会站在旁边看。


孩子在老家 ©刘大江

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上面有两个姐姐,都只读到初中。小时候妈妈对我的要求是必须要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最好还要拿奖状。但我当时的成绩只有中上,实在考不到第一,为了让妈妈觉得有面子,我就想找个别的办法拿奖状。

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去学美术。后来确实拿了一些奖状回来,但爸妈还是不开心,因为觉得那是不务正业。大学我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但因为不满意课程内容,大一下学期没和家里商量就退学了。妈妈得知后,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没有理我。

我大姐的儿子今年结婚,差不多花了五六十万,大姐对我说,“你算算你三个儿子,一个六十万,你要准备180万。”我说,“我干嘛要去算这个东西?”我觉得,我现在这么不优秀,不也活得好好的吗?孩子同样也可以不优秀但活得很好。

前段时间,我们县城里有家做得很大的兴趣班生意不太好,想来找我做营销方面的咨询,被我拒绝了。我对他们说,你们兴于“鸡娃”,但也亡于“鸡娃”。我算85后,从我那一代人开始,一直到现在的00后,几代人的自我意愿越来越强。现在网上不是都喊“躺平”吗?外界社会一直强加给我们诸多要求,所以网络上才会出现那么多相反的声音。我觉得,最终大家还是会接受真实,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

@L,妈妈,为找回“课间十分钟”多花30万

两年前,大儿子在北京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面临幼升小择校的问题。提前半年多,我就开始向身边同事、朋友打听他们孩子的入学情况。从他们口中我得知,很多公立小学都存在没有“课间十分钟”的问题。

学校避免让孩子跑跳,课间尽量不出班,中午吃完饭就趴在桌上休息,尽可能不走动。还有朋友对我讲,孩子学校里专门有同学执勤,学生在楼道里跑两下,就可能影响班级扣分。

我专门问了学区内周围公立小学的情况,发现确实都是如此。我转而开始考虑私立小学。很早以前,我就在网上注意到一所北京的私立小学,没什么高大上的人设,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出去,小课间可以在屋子里玩,大课间可以去室外游戏。为了孩子能轻松一点,我决定接受付出金钱的代价。


在学校玩耍 ©L

这所学校离家不近,为了让孩子上学更方便,我们搬了家,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好在原来的房子空出来后用来出租,我们的租房压力没那么大。学校学费一年是十几万,如果算上租房支出,夸张一些说,为了找回“课间10分钟”,我们付出了一年多支出30万的代价。除了金钱成本,搬家让我和先生的通勤时间也增加了不少。以前上班我骑个自行车就能到,现在开车要一个小时。我先生也是类似。

孩子现在进入学校两年,听孩子说,学校十分鼓励他们活动身体。班级教室里有个图书角,有的学生下课后在图书角看书,老师还会说,“出去玩吧”。

虽然身在北京这个“鸡娃”重地,但孩子出生之后,我从没想过成为“鸡娃”大军中的一员。我来自小城镇,很努力来到北京上学、考研、工作买房,现在和先生都是制造业的高级工程师。我个人定义里的“鸡娃”,不是背单词、拼成绩,而是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多为他创造爱和美好的体验。小学这几年,我想多给他一些轻松的回忆。

虽然在这所私立小学找回了“课间十分钟”,但大儿子回到公立学校只是时间问题。我和先生都没有国外读本科的经验,一路私立、未来出国这条路线,不是我们对孩子的计划。

前一阵,家里添了小宝宝,我们盘算,让两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上私校,也难以负担。为了给升公立初中做准备,计划最晚四年级,大儿子将转回公立小学。希望到那时,“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现象已经有所好转。

在大环境的洪流下,个人很难挣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为给孩子获得“正常”,宁愿个人付出代价;条件不再允许,也只能妥协。家里老人说我们太折腾,为了一个课间,“至于吗?”我觉得,我尽了我所能尽的力,没有什么遗憾。

@来福,姐姐,帮弟弟选择读职高

今年2、3月份那会儿,弟弟考完“二诊”,也就是中考前第二次模拟考,成绩出来不是很理想。学校老师找到我们,建议家里该为弟弟的去向做准备。

弟弟虽然从小就上私立幼儿园、私立小学,但是因为成长的过程中缺少陪伴,所以没有打好基础。中考前他的学校是一所私立初中,所在的班级在年级里排名靠前,50多个同学里,弟弟成绩排名靠后。

他的初中旁边碰巧是一所职业高中,一次我送弟弟去上学的路上,看到旁边学校墙外挂着横幅,上面写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第一次产生了想要了解职高的念头。从那之后,我开始搜集职高类学校的信息。

一开始,爸妈难以接受弟弟可能要上职高这件事。我比弟弟大13岁,我上学那会儿,普职分流的情况还没有现在这么严峻,大家都对职高抱着比较大的偏见,觉得只有差生才会上职高。我和家里人一起分析,在普高大概率处在“队尾”的弟弟,到了职高也许能崭露头角;同样的费用,比起继续上私立高中,我们认为用这笔费用未来去探索世界、体验生活,也许更有意义。

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收集,我们了解到成都有一所川内还不错的职业高中,这所学校同时也是成都市最好的一所职业高中。当天是校园开放日,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实践实操基地,看到机械系学生操作车床、烹饪系学生在学校食堂炒菜的场景,感觉实操方面令人放心。

学校介绍,他们的本科升学率在本地职高里排第一,往年还出过全省职业教育高考第一名。很多人担心职高的学校氛围,通过对学校的观察,我们稍微打消了一些顾虑。


去职高访校参观 ©来福

中考出分,弟弟考了505分,竟然上了普高线。我们都很意外。过了普高线,意味着他也可以去上普通高中。一家人反倒陷入纠结。我和弟弟之间一向交流坦诚,我注意到大部分挤破头也要孩子去上普高的家长,其实并没做过信息收集,也没有深入了解过自己的孩子,只是觉得应该随大流。我告诉弟弟,希望他的决定是基于自己的情况,为自己而做。

从小到大,爸妈做生意总是非常忙,对我和弟弟都是放养。从弟弟小学五、六年级开始,他的家长会经常是我去开,我们的关系既像家长小孩,也是分享生活日常的朋友。

弟弟出生时我刚上初中,一开始我很不接受,记得爸爸带我去产房看妈妈,我特意不去看弟弟。弟弟出生之后不久,08年地震就发生了,当时大部分的记忆和感受都停留在了地震带来的冲击,以至于对他不开心的回忆,印象里只有刚出生那一次。他小时候常挨着我睡,白天两人一起聊些有的没的,这样从小长起来,关系一直比较好。

以前我基本每个周末都陪弟弟写作业,他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曾经“鸡”过他,送他上编程课、补习班。后来我发现,根源来自作为家长角色的我,自身的焦虑。“鸡”弟弟当然是为弟弟能发展好,但是却没有关心他是否真的喜欢,真的适应。以及当时没有去思考,那个年龄的他真的需要什么。


职高学校内部 ©来福

入学半年,弟弟在这所职高适应得挺好。他进的班级是“本科班”,目标是参加职教高考,考本科大学,课程以文化课为主。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他在班里当起了班长、学习委员,又参加了学校的团委、学生会,各种活动。他对于学校感受也不错,老师十分信任他,让他参与班规指定、寝室管理,是他之前很少拥有的体验。

把弟弟送进职高后,家里对弟弟的学习情况和未来规划并没有掉以轻心。我觉得“不鸡娃”不等于不管娃,只是我们把鸡血换成了激励,想用鼓励和支持的方式助力他成长,帮助他更早认地识自己。这也是我和爸妈作为弟弟的家长,我们在家庭教育上的一次成长。

弟弟身边也有学习情况和他比较相似的同龄人,家里铆着劲让他去了普高,现在看结果不是很理想。妈妈有一位朋友的儿子和弟弟是同届,择校时得知我们要送弟弟读职校,说你们条件这么好,怎么还送孩子读职高。他们费了很多力气把自己小孩送进了一所比较偏远的普高,但是目前听说那位弟弟的心理情况不是特别好。

我把弟弟上职高这件事发到社交平台上后,收获了一些不友好的声音,有人说弟弟“被你们废了”。我妈一开始不让我给弟弟看这些糟糕的留言,觉得会动摇弟弟的想法,但是我会给弟弟看,并且一起分析这些留言的出发点。他们成了我想给弟弟展示的一个例子,世界很嘈杂,与其被非亲身经历者的观点左右,不如让自己做自己的第一负责人。

我希望弟弟保持自己的判断,对人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有余力去追求精神上的饱满。我们家都希望弟弟未来成为复合型人才,又会思考,又会动手。同时也希望他接地气一点,踏实一点,我觉得这也是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点击图片,进入购买页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 guanjia0040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