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的情侣名成长文章(最简短的工作总结好像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2024-03-06 10:55:42

亦菊亦诗问晚秋优美散文

精美插图欣赏


菊在秋天最受瞩目,一如诗人的吟唱。在诗人看来,菊就是秋风的细节,萧瑟着、凄美着抑或豪放着。嫩绿或褐色的茎簇拥着低矮、平凡,却也挺举着一秋的顽强。傲过霜、斗过寒,菊花引领着一代代的诗,冷艳地开放了,这便是晚秋。因了菊香,晚秋的诗便有了命运;因了菊诗,晚秋的命运便多了色彩。
菊,源自贫瘠,傲立西风,香冷蕊寒,却为花中君子,护秋使者,雄踞世界植物花卉,名伴兰花。盛开在晚秋的菊花,多以黄色显示瑰丽的容貌。《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晚秋的“黄花”这样开过,便成了诗人笔下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表露出诗人自身的衰老和忧国的沉重。李白放荡不羁,在秋游中寻觅畅达,“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表露出诗人特有的豪情和云游的惬意。元稹偏爱晚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表露出诗人对晚秋的留恋和心灵的淡泊。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由花及人,更有“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白居易在《咏菊》说“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看似赞扬了菊花不随百卉凋败,实则称颂不趋炎附势、高风亮节的人格。“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咏菊诗。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爱菊之情、之深、之最,在宋人周敦颐《爱莲说》推崇下,便昭然于世了,后人甚至称他为菊花的护花神。与其说守护菊花,毋宁说守护晚秋的期待、闲适和安宁。在这份守护中,诗人能够就着菊花下酒,憧憬着,粲然吟出藏在晚秋深处的呼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寄情山水、物我两忘的旷世情怀表露得淋漓尽致。
是菊总要护秋,是花总要绽放。菊花,因其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获得了“晚艳”、“冷香”之雅称;因其具有“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精神,亘古至今深受厚爱;因其产地、时代不同和特色有别,还有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笑靥金、节花等别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都隐含着名士贤者的斯文与友情,代表着仁人志士的顽强斗志和不屈品格。无产阶级革命家赋予了其以崭新的涵义。譬如董必武的《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董老借赏菊,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美好。再如陈毅的《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元帅借菊歌颂了“威武不能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革命家眼里,菊花不仅晚艳、馨香,更是高雅傲霜的斗士。菊香,菊诗更香,晚秋的命运便多了彩、精了彩。

文章插图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