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情的经典语句寂地语录(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伤感短信大全励志歌)

2024-03-06 09:00:58


作为教师,看见并珍重每个学生。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张宏伟 特级教师,江苏南京赫贤学校学术总监


吴正宪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0年盛夏,年仅16岁的吴正宪正式走上教学岗位。那年,我刚刚出生。

长大后,我也成了一名教师,而我从教的前10年可以说是看着吴老师的教学录像成长起来的。

与吴老师相识后,我有幸多次获得她的面对面指导。吴老师用她的课、她的思行和以身作则,尽致地诠释了“如何做充满情和爱、能给孩子智慧和力量的‘立体教师’”。

01

面对有点“离谱”的提问

我和吴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1999年11月,吴老师当时受邀到山东济宁师范附小给全市数学教师做培训,她上课的班级是四年级(1)班,而我就是这个班的数学老师。

见面时,吴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叮嘱学生不要有任何顾忌,尽管问。平时我上课时,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惯了,面对400多位听课教师,他们一点儿也不怯场,问了吴老师许多问题。

其间,说话口吃还好“大喘气”的小S问道:“吴、吴、吴老师,您多、多大了?”

吴老师:“孩子,我46岁了。”

我原本以为小S得到答案后会坐下,没想到他紧接着又表达了自己的惊讶和感慨:“啊!你都、都这么老、老了……(大喘气)。”

全场瞬间石化,那一刻安静极了!旁边听课的校长一脸尴尬。

我心里那个急啊,只能无奈地直摇头,不由得在心底埋怨:“这孩子,咋这么不会说话呢!”

我紧张地看向吴老师,却发现她眼含微笑,温柔、慈祥地看着小S,耐心平和地等他把话说完。

小S大喘气后,接着道:“为、为什么还、还显得——那么年轻!”

在场的老师不由得都会心一笑。

吴老师亲切地答道:“好孩子,谢谢你的夸奖!我要特别表扬你,因为你敢于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吴老师虽然很老、很老了,之所以还显得这么年轻(捂着心口,俯下身子),那是因为我一直和你们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啊。”

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课后,许多老师赞叹吴老师反应敏锐、应对机智。我却无限感慨地说:那是吴老师心底对孩子、对教育自然、本真的爱。

而最触动我的是吴老师表扬孩子“敢于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小S的埋怨是不对的——我不能苛求一个10岁孩子说老师喜欢听的话,而是应该努力让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实话、说真话,而不是挑别人喜欢的话说,这不仅是我们真实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更是随时毓养一种求真的意识、态度和习惯。

吴老师与小S的这段互动,不过短短一分钟,但吴老师那时的眼神、表情,悦纳孩子一切、浑身散发着爱与慈祥的磁场,以及鼓励孩子向真的导向,却印刻在了我的心底——我在之后的教与育中便也学她这般,且一直如此。

02

一次让我意外的逆向“请教”

2016年7月中旬,我和吴老师一起接受陕西安康教育局邀请,给当地教师做为期两天的教师暑期培训。我和吴老师各自执教了示范课,并做了讲座。

路上,最让我意外、吃惊和难忘的是吴老师竟然向我“请教”她的课。吴老师问我:“宏伟,你全程听了我上的这节‘小数除法’,你觉得这节课还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由衷、钦佩地赞叹道:“您的课太好了……”

吴老师笑着打断了我:“我是真诚向你请教呢!人无完人,课也一样,谁上的课都有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如果你看到了什么问题一定要指出来,老大姐也需要进步呀,你说是不是?”

我被吴老师满满的真诚和若谷的谦逊震撼到了!这可是已经62岁、有着46年教龄的吴正宪老师,全国小学数学教育人公认的泰斗和偶像!

我诚恳地提出几点意见,其中一条建议是:“是不是可以把教材里的‘买了4本书,每本97元,平均每本多少元’这个情境进行置换。因为小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它表面是生活的,其实离孩子很远。”

我再次听到吴老师上这节课时,她已经把情境置换成了“4位大学生毕业前一起聚餐畅谈,他们采取AA制付费,这顿饭费共97元,每人要付费多少钱”。

瞬间,我无限敬佩和感动吴老师不耻下问、一直改进和精致自己的课堂、不断刷新自我教学的行动和精神。

同时,吴老师的这种治教态度宛如一汪清泉,洗涤了我因为全景式数学教育广受认可而在心底已经滋生的些许自负和自满,及时止戒了教学上的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

从此,“课无止境”成为我研课的座右铭。每节课我都会用心倾听教师的意见,虚心接受各种质疑、意见或建议,让自己的课堂和教学更加开放和兼容并蓄,并不断调整和改进。

03

一节因超时而被大赞的研究课

2023年12月底,年届七十的吴老师在济南“关键概念教学暨全景式教学峰会”上执教了《分数的意义》一课。吴老师这节课超时了13分钟!

吴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节课,吴老师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讲自己的分数故事,然后相机引导学生深度、全景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吴老师耐心引导、组织学生质疑和讨论,让讲故事的学生在自己和全班同学都理解的情况下,才会继续下一环节。

吴老师现场阐释了“什么叫基于理解而教、为了理解而教”。但是,课堂上一个男学生一直困在自己的误解里走不出来。吴老师不停安慰、鼓励和引导,并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启发他。最终,吴老师让这个学生成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使得课堂延长了13分钟20秒。

其间,连我都替吴老师着急,但吴老师当时竟然为了安抚学生,说了6次“不着急”。

课后,我组织老师讨论“如果上课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大部分老师的回答是想办法略过去,不能因为一个人耽误整个班级的学习。

我接过了话茬说:“如果学生不懂就将他略过,这道题不仅会成为他知识学习的失败,更会造成他心理的挫伤——这个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丧失了学习的尊严。一个学生这样的经历多了,慢慢就不想学了。因此,虽然‘浪费’了13分钟,但这个学生得到了吴老师的安慰和引导、全班同学的赞许和全场老师的掌声。他不仅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挽回了自尊,体验到了成长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吴老师的教育结果与所谓‘略过这个学生’相比,教师的教育意义和学生的学习意义无疑判若云泥。”

同时,我并不认为这样处理是“为了一个孩子耽误整个班级”,吴老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启发、质疑、讨论和交流,大家对这个问题理解更深刻、全面和充分了。正如吴老师所言:“学习就是这样,你影响我,我影响你。”

另外,吴老师正是通过以身作则给全班学生传递了一种观念和精神: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是同学,我们要互相帮助,不放弃一个伙伴,一起向前、一起学好、一起优秀。

而这不是吴老师的教学个例,她所有的课都是这样的,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

因此,大家敬佩和感动的不仅是吴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专业解读、创新的教学设计、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更是她对每个学生的爱和看见,以及超越学科、对人本身的关注、珍重和呵护。

我也在想:作为教师,看见并珍重每个学生到底有多难!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别忘了【转发朋友圈】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